第(3/3)页 却万万没想到,李彻竟如此沉得住气,深知‘马上得天下,不能马上治之’的道理。 李彻话锋一转,又道:“不过,其余政策可以暂缓,有两件关乎国计民生根本之事,我们必须立刻去改!” “哪两件?”诸葛哲适时发问。 李彻伸出一根手指:“其一,便是赋税。” 听到‘赋税’二字,杜辅臣的心又提了起来,面色重新变得凝重。 自己好像夸赞早了,陛下别的政策不动,竟是要动税赋? 需知,赋税乃国之命脉,牵一发而动全身,最是敏感不过。 而且税赋这东西提高简单,想要再降低就麻烦了。 即便是朝廷降税,下面的官吏为了自身利益,也只会当做没接到命令,继续征收之前的高税。 却听李彻道:“其实,单论朝廷正赋,大庆的税率算不得高,甚为合理。” 众臣点头,这点他们也有所了解。 “然而,问题在于。”李彻语气转冷,“正赋之外,苛捐杂税多如牛毛!” “朝廷只看到正赋不高,便以为民生无忧,殊不知地方官府与世家豪强上下其手,巧立名目,加收各种杂税、摊派,层层盘剥,百姓苦不堪言!” “此等弊政,朕要全面清查,彻底革除,绝不容情!” 众臣闻言,皆是点头称善。 这确实是利国利民之举,且不触动国家税收根本,阻力相对较小。 杜辅臣也暗自松了口气,若只是清理苛捐杂税,确是一条善政。 只是难度也很大,这等同于动了所有地方官吏和世家的蛋糕。 转念一想,陛下所过之处,世家不死即残,唯有杜家这样的才能保存下来。 如此看来,难度倒也不大了,毕竟如今的世家连活着都成问题。 李彻继续道:“还有商税,大庆此前对商税之管理过于粗疏,几近于无。” “不仅导致国家岁入流失,亦使得商人地位低下,行业发展受限,边境走私猖獗。” “商税必须加以规范,建立公平、透明之税制,使其成为国库重要来源,亦促进商业繁荣。” 他顿了顿,补充道:“当然,商税改革牵扯甚广,不可一蹴而就。” “可先于帝都、扬州等几处商业重镇进行试点,积累经验,再逐步推广。” 对此,奉国来的重臣们自然毫无异议。 他们亲眼见证了奉国如何通过鼓励商业而迅速富强,深知商业流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。 诸葛哲不由得开口道:“陛下还说自己不擅政事,以臣看来,陛下在政务上的天赋远超我等。” 李彻则笑道:“子渊再怎么夸奖朕,该帮朕处理的政务也一个都不能少!” 众臣闻言,皆是莞尔。 李彻收敛笑容,伸出第二根手指:“至于这第二件必须要做之事,便是......” 第(3/3)页